• <big id="086t1"></big>
    <pre id="086t1"></pre>
      <p id="086t1"></p>
    1. <p id="086t1"><strong id="086t1"><small id="086t1"></small></strong></p>
        當前位置: 高校人才網資訊觀點熱議>行政人員的“非升即走”要來了?對高校老師有何影響?

        行政人員的“非升即走”要來了?對高校老師有何影響?

        發布日期:2022-11-04 作者:幾木 閱讀量:261 取消收藏 收藏文章
        【摘要】如今,從985高校到雙非院校,不少高校招聘引進人才去行政管理崗時,都開始使用“合同制”“聘任制”,雖然未明確要求“非升即走”,但也證明了無編的趨勢,其實也漸漸蔓延到了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員。


        像高校、公立醫院、科研機構這類事業單位“取消行政化”的實踐,這幾年國內正在逐步實施。


        比如:今年8月底,海南省發布了一則《海南省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》的公告,內容顯示:“……推動公立醫院去行政化改革,取消公立醫院的行政級別,逐步推行院長職業化和聘任制……”


        來源:《海南省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》


        “聘任制”、“全員聘用管理”……高校的朋友們是否覺得眼熟?其實「高校去行政化」的政策,近十年里官方一直在提。而且,高校去行政化的步伐,更早。


        01.

        高校去行政化的發展時間線


        2010年,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(2010-2020年)》:“……隨著國家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推進,探索建立符合學校特點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,克服行政化傾向,取消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……”


        2013年11月,十八屆三中全會《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》中,重申“……去行政化,創造條件,逐步取消學校、科研院所、醫院等單位的行政級別?!?/font>


        2014年,上海市教委公布了首批試點建設現代大學制度的7所市屬高校名單,其中包括5所市屬本科院校、1所高職??圃盒:?所民辦高校。


        2015年,教育部官網發布《關于深入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,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的若干意見》:“高校領導任職期間要全身心投入學校管理工作,黨委書記和校長一般不擔任科研項目主要負責人。深化高校職員制度改革……鼓勵行政人員專職從事管理工作?!?/font>


        2016年,北大未來將嘗試取消院系行政領導的行政級別,并采用聘用方式,進一步弱化行政級別,加強人員流動。


        2017年,教育部等五部門《關于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》:“……鼓勵高校推進內設機構領導人員取消行政級別?!?/font>


        2021年,河南省委書記在鄭州大學進行調研時,公開表明要堅持鄭州大學去行政化,破除官本位思想,樹立一切為了科研、一切為了教育的導向。


        ……


        △選自《綱要》建設現代學校制度


        02.

        “取消行政化”,對高校老師們有何影響?


        在高校教師人人內卷,沒有編制,簽聘用合同“非升即走”的壓力下,許多大學老師們都有著這樣的疑問:“為什么行政人員不非升即走呢?”


        這可能是因為——一線教學崗的老師們,是走職稱評定路線的;而高校管理崗系列,一般并無職稱可評,走的是行政職務發展路線。


        行政管理崗通常是“一個蘿卜一個坑”,只要沒有重大錯誤,升職路線是一條向上的曲線;但是如果“去行政化”,轉聘任制,就可以同樣實現類似非升即走的機制。


        所以,高校逐步取消行政化,或許也能理解成另一層面“行政人員的非升即走”。


        不過,其發展的規模和實施起來的難度,以及這幾年在高校推行后的實際成效,都遠遠不及高校對一線教學崗的“開刀”。


          高校為什么要“取消行政化”?


        首先,高校行政崗的工作性質與一線老師們相比區別很大。


        由于行政事務多是瑣事,與教學和科研的“輸出”作用與“生產力”定位相比,行政人員每天大量重復且強調“上行下效”的日常工作,給行政人員帶來的影響,是價值認同感低和自我內耗。


        其次,晉升路線比起一線老師來說更窄。


        由于領導崗不多,提崗晉升很難,所以一些行政崗的員工,甚至幾十年都沒換過崗位,成為高校里的“釘子戶”。職場天花板過低帶來的穩定是一方面,更多的是越來越嚴重的“職場倦怠”,導致工作效率低下,和服務意識差。


        而這些對于高校的管理者來說,無疑是長期的debuff。



          高校學者也不是都愿意擔任行政職務


        有人好奇:“當官還不好?”實際上,一些學者對擔任行政職務,持反對意見。


        曾經就任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的林毅夫,在回國之前常被學生問道:“林老師,將來你準備去什么地方?”


        林毅夫的回答始終如一:回北大做教授。


        他曾經教育自己的學生:“軍人的理想是馬革裹尸還,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累死在書桌上”。


        △無黨派人士的代表-林毅夫教授


        2012年6月,林毅夫卸任回國,回歸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并擔任教授,且不擔任任何行政職務。當時《法制晚報》對其的評價是:歸國教授不再“當官”, 做視野開闊的國際學者。


        這些高校學者為什么不想擔任行政職務呢?


        其實,對于一些高校學者來說——


        如果在職業規劃早期,就背上厚重的行政頭銜,他們無比擔心過多的行政事務和額外的官場壓力會消耗身心、占用自己教學、科研、單純想在專業領域進一步深入科學探索的時間;


        但是,如果是職業壽命的后半段,年齡限制和視野深度到了一定程度以后,他們再去承擔一些擔任院長、系主任之類的職務,就可以拓寬推廣的視角,更科學地站在學科建設的角度上看問題,并且適當使用一定權力,從而更合理地分配學術資源。


        高?!叭バ姓?,并不是完全不要行政化,而是更合理地去分配有限的資源。


        03.

        最后想說的


        有人說:“2022年《國家教育規劃綱要》提出的最令人關注的改革之一,應該是推進學校去行政化?!?/font>


        如今,從985高校到雙非院校,不少高校招聘引進人才去行政管理崗時,都開始使用“合同制”“聘任制”,雖然未明確要求“非升即走”,但也證明了無編的趨勢,其實也漸漸蔓延到了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員。


        來源:上海交通大學人才招聘網


        而且招聘要求也多是碩士起,專業和學歷要求都不算高(除了輔導員需要黨員),碩博人才如果想進高校,做行政人員也不失為一條路。另外,關于“合同制的行政管理崗,值不值得去?”的問題,也可以參考《985合同制的行政管理崗,值得去嗎?》一文。


        如今高校政策時時多變,碩博人才既想要去高校,又希望這些很難預估的外部因素不會影響到自己,想來想去,或許只有成為“教學+科研+行政管理”都懂點的復合型人才,才不會被時刻變化的高校踢出局吧?


        共勉。


        來源:   高校人才網V(微信公眾號)   本文為高校人才網原創,首發于微信公眾號“高校人才網V”,如需轉載,請聯系獲得授權。
        更多資訊!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高校人才網官方微信(微信號:Gaoxiaojob)。
        {{checkTextOne}}
        {{checkTextTwo}} {{checkTextThree}}
        + 上傳
        默認此選擇
        + 上傳
        {{checkTextFour}}
        {{successContentUp}}
        {{successContentDown}}
        我知道了
       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无码,无码免费公开视频,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之一,国产日韩欧美高清无网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