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曾經是一個糾結于高校和職場的應屆生小白(現在也是小白),經歷過考研,讀研,找工作,換工作,結婚,生娃等等。希望能找到個可以工作10年以上的歸屬地,工資還不賴,但是太難了。
01.
瘋狂面試,終究還是選擇到高校當老師?
從17年說起,17年通過研究生qq群,找到一份程序員實習工作(美云智數),18年上半年通過華為軟件精英挑戰賽入圍的成績,獲得免實習面試的機會,由于性格測試掛了三次,終究與華為無緣(一年半不能參加華為的面試,我無法參與華為的校招)。
18年7月份到九月份瘋狂面試校招,憑借實習經歷加上競賽經歷,以及面試準備獲得了京東校招的機會,在19年4月份,京東因為負面消息,裁員應屆生,我當屬其中,最終我與互聯網企業無緣,因為4月份互聯網企業校招大部分都已經結束。
在4月到5月補招的過程中,我拿到了一加,廣發銀行,肇慶學院等多個offer,考慮到后續企業offer的薪資低于之前京東給的薪資,就不想進企業了,最后選擇了肇慶學院去高校當老師,學校當時承諾說是可以支持讀博等等才選的,但結果告訴我還是太年輕考慮得太少了。
在當老師的半年期間,有申請到東南大學的博士生筆面試資格(找到可接收的導師),因學院不支持,就放棄面試了。
02.
從高校到企業,踩過的坑,引以為鑒?
19年1月份,我接到了華為這邊的od招聘(離上一次的性格測試已經相隔1年半),當時也是懵懵懂懂參加筆試面試,最后又通過了,拿到了華為od的offer。19年因為疫情被困在家中三個月,學校的工作沒有辭去,新拿的offer還未入職。最后在20年4月份,辭去肇慶學院的工作,來到松山湖,作為一名程序員。
上述求職經歷中存在很多的坑,一般的人都會踩,也存在很多可借鑒的地方。我是屬于那種有時候機會擺在我面前,都把握不好的那種。主要是人太單純,缺乏經驗,以及全局觀。
根據之前的求職總結一下經驗,踩過的坑希望大家能順利避過。
1,面試華為的時候,性格測試掛了,很少有人掛,但是掛了需要特別注意。一年半之內無法再次面試其他部門崗位,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應屆生的面試華為的機會。
2,京東裁員應屆生,那說明很多企業都存在裁員應屆生的情況,在秋招期間不能在一顆樹上掛死,看見情況不對,早做準備。
3,高校通過承諾支持讀博的方式低薪吸引應屆生去工作,實際上一般得服務個2年左右,看有沒有機會讓你去帶薪讀博或者出國訪學啥的,但是也很難。
4,在讀博和工作之間搖擺不定,決心缺乏,會失去很多機會,也會很大程度影響工作中的效率。
5,計算機專業入職筆試一般是在線編碼,面試一般有4輪,2輪技術面,一輪hr面,一輪總監面,多刷題,多背面經,不緊張,從容應對即可。
03.
松山湖工作,幸福指數較高?
下面講述我在松山湖工作2年多的經歷,可能也算是有坑,最開始承諾的與華為員工同崗同薪,可能招聘的人也不清楚,屬于第一批入職華為的od員工,但現實與承諾還是存在出入。
剛入職華為時,會給我分配一個導師,我進的組是構建組,相當于構建工程師。每周要寫周報,講述這一周做了哪些工作,有哪些體會,有哪些思想改進。在該部門呆的時間里,感觸最深的是等級分明很嚴重。
華為自有員工>華為od>合作方,存在一個上升路徑,告訴每個員工要好好奮斗。整體氛圍還算ok,每周都有下午茶,每月還有生日會,每年大概有2次團建,住的是800元一個晚上的酒店,晚上還能領免費夜宵。
如果不存在淘汰機制,以及加班不熬夜的情況的話,工作到老還是很幸福的,工資相比外邊的企業(除大型互聯網公司)還算是較高的,幸福指數根據部門而定,據說有的組很苦逼。
上述一切都是我目前還沒辭職的原因,對了,公司整體崇尚可信,每個員工都要考可信考試,od員工過可信專業級才有機會轉華為。
上述職場經歷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:
1,多和老員工交流,可信專業級在轉正之前過,多多刷題。
2,快速上手自己負責模塊,多問人,遇到難題多請教,不要自己一個人在那瞎琢磨,
3,性格要開放些,多多參加部門的活動,專業能力不強的話,多做些公共事務,可以多出績效。
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感悟,希望能幫到一些應屆生小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