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今天想分享給大家的是關于我不太成功的職場故事,算是我畢業兩年來的一個工作總結,也希望大家能從我的故事里面獲得一些啟發。
首先介紹一下我的基本情況,我于2017年7月某211文科類碩士畢業,到2019年7月,我工作剛好滿2年。畢業之初,跟所有應屆畢業生一樣,面臨找工作,這是實現從學生到職場轉變的重要一步。
但是,我沒想到轉變的第一步就邁得困難重重,從2016年9月份開學起投遞大大小小的公司幾十家,從A校園搭車到B校園參與推介會,一直到10月份都可以說以失敗告終。
也許有人會說,按照我的學歷,找工作應該不存在這么困難的情況。但現實確實如此。
可能是我個人的原因吧,我想留在我讀書所在的城市,堅持不投遞其他城市的崗位,所以一開始投遞范圍就縮小了一大半,加之個人沒有任何的實習經歷,也不太擅長面試,公司錄取我的意愿比較低;
另一方面,也存在一些客觀原因,我所在的城市W是一個號稱1.5線的2線省會城市,985、211高校林立,畢業生眾多,大型公司的崗位在一開始就對畢業生層次做了劃分,有的公司非985都不能經過簡歷篩選環節,即使有些能夠進入筆試、面試環節,還需要和名校的學生同臺競爭,這些都加大了找工作的難度。
· 壹 ·
磨利劍
面對找工作屢屢碰壁的情形,我開始反思和總結失敗的原因,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提高,最終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。主要著眼于以下幾個方面,想分享一下,算是干貨了:
01.獲取招聘信息渠道
找工作的過程中,獲取招聘信息有這樣幾個渠道:一是網站信息渠道,包括校園就業網站(當時把所有的W城比較重點的學校就業網站都關注了)、大眾招聘信息網站(主要是應屆生求職網、高校人才網、海投網);二是人際信息渠道,就是指認識的人進行工作推薦。
當時我的做法是,每天刷網站上的就業信息,不要疏漏,遇到自己條件符合或者大致符合的就記下來,準備下一步的簡歷投遞;至于人際信息渠道的運用,就是要多和導師、同學通氣,多宣揚自己還沒找到工作這個事實,也不要害怕丟人什么的,期間有老師給我介紹工作,同學也給我某些單位的聯系方式,盡管我沒有去,但也有了繼續找工作的底氣,畢竟有工作打底。
02.注重簡歷投遞細節
簡歷投遞其實沒什么可講的,如果達不到單位的硬性指標(比如說年齡要求、學歷要求、經歷要求、性別要求等),那么簡歷該通不過還是通不過。但在一定的范疇內,還是具備一定的活動空間的,這個的經驗之談就是要把自己往契合條件上拉。
比如說,招聘條件中有'需要耐心細致'這一要求的話,可以寫你在一些工作中處理XX繁雜的數據,沒有出現任何錯誤等等,總之就是要仔細研讀招聘信息中的招聘條件,把自己以往的經歷、做過的事與條件匹配,這一部分匹配的內容可以放在在線申請和個人簡歷的自我評價欄。
另一個需要注意的點就是如果報名方式是發簡歷到郵箱,則記得在插簡歷附件的同時,正文欄上也粘貼上簡歷內容,以防人事部門打不開你的簡歷。
03.好好準備筆試
筆試不是所有招聘單位都會做的一環,但就現實找工作的經驗來看,一般設置筆試環節的單位都比較正規且大型,小一點的單位不想耗費那么大的成本,往往簡歷環節之后就開始面試。所以根據偏差者幸存的原則,需隨時隨地的好好準備相應的知識儲備。
一般來說,筆試內容主要包含幾個方面:行測申論筆試內容、專業知識領域、心理測試等等。
心理測試的筆試一般放在網申填寫完簡歷之后或者體檢之前,內容比較簡單,一般選擇積極向上的選項即可,注意前后答題保持一致。
行測申論內容如果不是考公務員、事業單位需要,可以只買一套中公或者華圖的大本書,把基本的題型做一做即可。
專業知識領域的內容就比較復雜,就需要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領域,把專業書多翻翻了。
04.面試環節是重中之重
面試環節是大頭,我想著重講一下。我是一個不善于交際和交流的人,初期面試的時候,每每去面試,用人單位的提問我老反應不過來或者結結巴巴答不出來,我相信這也是很多不擅長面試同學的通病。
回想每次求職的整個過程時就發現,我每次基本上都是卡在面試環節,于是我開始找面經。面經是在知乎上搜索的,經驗卻是自己一步步用實踐去總結出來的。
在面試中,第一就是要注意形象,除開少部分公司不注重應聘者形象以外,大部分公司還是比較看中這個的。
記得我第一次面試銀行,沒什么經驗,穿著皺巴巴的衣服,素面朝天的就過去面試了,結果一到現場,發現女生起碼都打扮過了,男生也是衣著得體,結果自然就不用說,以后的面試中我就比較注意這一點了,一定要注意形象,給面試官留下好印象。
第二就是"多記"和"多練"。
多記是指記住你的個人自我介紹。我的個人自我介紹包括個人基本信息、個人的特點、有哪些品質和能力并且都帶有簡單的例證,這些內容都記熟,以防面試忘記;
多練是指模擬面試和實戰面試,模擬面試的操作過程就是自己想象面試官出什么題(主要題型有關于個人、關于公司、關于工作相關等問題),然后把答案提前寫出來(答案必須貼近實際且有新意),記熟然后對著鏡子練習(這個過程不可或缺),實戰面試就是多參加招聘單位的面試,當時我的做法就是不放過任何面試的機會,有時間就出去面試,以至于后來我都覺得面試只是一個談話過程,面試也變得很輕松了。
第三就是不要輕視自己,要有自信。用人單位其實并不喜歡唯唯渃渃、卑微害怕的應聘者,你全身的氣場就要表現出你很強,你和公司是平等對立的雙向選擇。
整個自我提升的過程講完了,最后我收到的offer有W城1家國有銀行、1家股份制銀行,1家行業龍頭的技術性企業,1家區域壟斷性國企,1家省直事業單位的研究所(合同非事業編,編制只有博士才有),1家部委屬事業單位下屬國企;還有部分央企進入最后一輪。
可能這個結果與很多大牛來說,不值一提,但是在我而言,作為一個不善言談、且前期失敗很多次的應聘小白來說,能獲得好的工作錄用已經實屬不易。
· 貳 ·
闖天涯
我最開始簽的是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,因為它最開始就給我簽工作。簽好3方以后,也沒有通知去實習,于是這給了我一段時間去繼續找工作。
后面找的這些工作中,第二個給我發OFFER的就是某區域性壟斷國企J,待遇不錯,我想象著國企朝九晚五的美好生活,考慮了很久,2017年5月與銀行人事部聯系違約事宜,我按照三方約定賠付5000元,違約去了這家國企J。
國企J的待遇很不錯,五險一金健全,有住房、電話、車貼等各種補助,一年工資拿到手10多萬(扣除五險一金和水之后),加班有補助,一天大概300多塊吧,也可以調休。按理說,我應該入職之后感覺很慶幸,然而并沒有持續很久,大概1年多我就辭去了國企J的工作,這當然是后話了。
在國企J的日子,其實挺難熬的。國企J的背景是政府單位改制成的一家國企,強調奉獻精神,官僚氣息比較濃烈,這樣的工作氛圍一直讓我很不適應。
比如說,J規定的工作時間是朝九晚五,但是基本上沒有人五點鐘下班,一旦某個部門5點多下班,領導就會覺得這個部門很閑、沒有做事,可能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吧,在工作的初期,我一直信奉的想法就是干完活就可以走了,但是領導對這一行為頗有微詞。
真正讓我感覺到很絕望的就是,有一次我6點下班,碰見一個同事,居然陰陽怪氣地說:"XX,你下班下得這么早啊,真好!"正是因為單位這種作風,導致很多事情如果不著急,大家都是上班沒那么熱心干活,下班開始風風火火干活,等著吃加班餐,這大概是一個大前提吧。
和所有應屆畢業生一樣,我入職J企業之后,聽從人事部門的安排,去了和我專業相對對口的工作崗位,初期的工作不熟練,加上為人不夠細心,或多或少會有些錯誤出現。
入職3個月左右,J規定我們這一批招進來的應屆畢業生下基層鍛煉幾個月,我被分配到離W城1、2個小時車程的基層點,由于單位的性質,基層點的生活比較單一,但也比較愜意,不用顧忌在機關的官僚氛圍,可以說比較單純。
雖說在基層點還需要做來自機關的各項工作,但畢竟和機關有直線上的距離,所有有些雜事也不會安排在手上來。
從基層點鍛煉2個月后,回到機關,一回來面臨的是組織機構改革。我所在的部門拆分,我仍舊留在機關做經營管理工作。
機關的氛圍還是和以前一樣壓抑,種種的職場"爭斗",讓我舉步維艱,干著辦公室最雜的活還有經營工作,每天處理的工作很多又沒有提升。工作、人事上的不順心,導致我脾氣非常的暴躁難耐,在單位里面日漸沉默,回到家對男朋友大吵大鬧,對家人的脾氣也控制不住,我都一度懷疑我是不是輕度抑郁。
在工作的過程中,盡管心態極其不穩定,想換工作,但還是沒有勇氣踏出辭職那一步,直到出現了一個轉折。
在J工作期間,盡管工作比較痛苦,可也有男朋友、朋友的陪伴。工作中,認識了與自己合得來的同事Z,Z和我同一年碩士畢業,她是一個很可愛的姑娘,和我不在一個部門。我們租住的房子也比較近,有時間就會在一起吃吃喝喝,談天說地,吐槽著各自在部門中所受到的壓榨,心情也得到疏解。
直到2018年6、7月份,Z開始低燒不止,由于工作比較忙碌,加上我們這一批進單位的人,需要面臨中期考核,Z僅僅去診所打針,沒有去醫院進一步核查病情。等中期考核差不多結束了,才去醫院就診。又過了2、3個星期,Z人沒了。
Z走得那一天,我去了醫院,看到她臉因為打激素已經面部浮腫,難以辨認,這是我第一次直面死亡,并且全過程我都知道。在她走后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很難過,我都不敢相信她走了。
有一次,偶爾聽到她喜歡聽的歌《起風了》:
"風吹起了從前,從前初識這世間,萬般流連,看著天邊似在眼前,也甘愿赴湯蹈火去走它一遍,如今走過這時間,萬般流連……我曾難自拔于世界之大,也沉溺于其中夢話,不得真假不做掙扎,不懼笑話……心之所動,且隨緣去吧,逆著光行走,任風吹雨打……"
我放聲痛哭,一方面,想念著Z,另一方面,我仗劍闖天涯很失敗,自己過得很痛苦,也并不開心。我決定按照歌詞里面說得,心之所動,且隨緣去吧。找到了新的工作,離開了J公司。
在J公司的日子,我不快樂,但是我交了朋友,也得到了成長、教訓,這些是我犯過的錯,希望你們能夠有所借鑒:
01.開始做工作的時候,切勿求快,要在規定的時間內盡量核查
很多職場小白包括我會覺得我高于領導期望的時間完成工作,不是很好的一件事情么,但其實并非這樣。如果你很快做完一件事情,那么很多細節上的事情會沒考慮到位,比如說格式上、錯別字、內容的工整性之類的,一旦每次都犯細節上的錯誤,領導將不會將重要的任務交付給你。
02.謹防職場小人
如果從學校畢業,初期社會經驗不足,難免會受職場小人的禍害。職場小人或許比你工作能力強、或許討領導喜歡,任何一項,都會使你在職場上混得不如意。
我遇到的同部門的同事,愛打小報告。有一次和我吵架,還說我向領導打過小報告,事實上,我都盡量不和領導多接觸,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即可。從此,我才知道職場小人的心態是害怕失去領導的寵愛,害怕對方是和自己一樣的人。
怎么樣謹防職場小人,就是少接觸,不要讓她看到你的工作內容(有一次讓她看到我做的報告,就在我的創新之處做了一個更好的,加上會匯報,得到領導賞識),不要被套話,增強自己各方面的能力,包括寫作、匯報、演講能力,一定要更出眾才行。如果拼不過,還是老老實實的,不爭不搶。
03.提升個人能力
這個在防職場小人上面也說了,還是要著重強調一番,不論從事什么崗位,都要提高個人能力,個人能力包括兩種,
一種是技能能力,就是寫作、匯報,把事情辦得很妥帖的能力;另一種就是人際交往能力,要學會讓同事、領導知道你會做人,和他們打好交道和關系,這對職場發展也很有幫助,如果不會,就多笑笑,多打打招呼。
我知道人際交往能力很難提升,我是人際交往障礙性人格,我比其他人更加敏感,且情商較低,所以如果是像我這樣性格的人,要不就是成為工作能力上的大牛,要不就找到合適的工作才更好。
· 叁 ·
歸南山
繼續我的故事,我于2018年9月份,投了一個高校H的簡歷,后面很順利,經過筆試、面試、體檢,10月,H高校通知可以入職。H高校的工資遠遠比不上我在J的待遇,但是環境氛圍我很喜歡。
于是,我10月份提交辭職,一個月后我入職H高校。我成為J歷史上第一個機關離職的職工。
進入H后,我沒有后悔過我做出的選擇,工作環境很舒心,遠離了是是非非,人的精神狀態也非常好,老師們素質高,說話也都是很有禮貌,客客氣氣的,我逐漸調整了我的心理狀態,變得開朗樂觀起來,我仿佛到了南山腳下,做著單純的事,過著簡單的生活,這些是在J難以想象的。
我寫下這些,不是在宣揚一種理念,向我學習什么。我寫下這些,只是覺得我們90后、甚至00后的這一代,有自己愿意始終不渝、堅持不懈追求的東西,也有自己嘗試過,覺得不合適,想舍棄的東西,如果做這些,讓你難受、讓你不舒服,是不是我們可以重新來過,去追求新的生機與活力呢?只要我們愿意嘗試,總結教訓,我們還是能夠創造屬于我們的一方天地的!
我還在繼續我的故事,你呢?
- 本文選自高校人才網第三屆征文大賽 -
